人工關節感染的黃金診斷標準
- 骨科 郭峯志醫師
- 3月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人工關節感染,是一個醫生和患者都不希望遇到的手術併發症。在治療前,如何確認這個人工關節有明顯感染,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近幾年來,骨科醫師普遍採用2018年由 Parvizi 醫師號召國際知名在感染領域的學者們,所訂出的診斷標準。
主要準則(至少符合下列之一)
主要準則 | 判定 |
1. 以標準培養方法,兩次陽性培養出同一病原菌 | 感染 |
2. 存在竇道 (Sinus tract),且證明與關節相通或可直接觀察到人工關節 | 感染 |
次要準則
次要準則 | 急性 | 慢性 | 分數 |
血清 CRP (mg/L) 或 D-二聚體 (μg/L) | 100 (D-二聚體未知) | 10 860 | 2 |
血清 ESR (mm/hr)升高 | 無作用 | 30 | 1 |
滑液白血球(WBC,cells/μL)升高 或 白血球酯酶(++) 或 Alpha-defensin陽性 | 10,000 | 3,000 | 3 |
滑液多形核白血球(PMN,%)升高 | 90 | 70 | 2 |
單次陽性培養 | - | - | 2 |
病理檢查陽性 | - | - | 3 |
手術中發現關節內有膿瘍 | - | - | 3 |
綜合術前及術後分數判定人工關節感染
總分 ≥ 6: 感染 (Infected)
總分 3–5: 結果不明 (Inconclusive)*
總分 < 3: 非感染 (Not Infected)
透過分數的加總,來判斷是不是有人工關節感染。提供上述資料,供大家參考。
PS : Parvizi 關節感染大師,預計在今年2025年5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辦第三屆關於診斷人工關節感染的國際共識會議, 屆時再為大家帶來人工關節感染在預防/診斷及治療的updat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