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當人工膝關節翻修手術遇上有鋼板固定:複雜的全人工膝關節翻修手術(Revision TKA)該注意什麼?

  • 作家相片: 骨科 郭峯志醫師
    骨科 郭峯志醫師
  • 12分钟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在膝關節退化後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恢復日常生活功能。然而,並非每次的膝關節置換都能永久維持,許多患者因為術後的併發症、假體鬆動或韌帶功能不佳,需要再次進行更複雜的「全人工膝關節翻修手術(Revision TKA)」。


像這個患者在先前的治療中,股骨遠端已有股骨遠端鎖定鋼板內固定並合併膝內側單髁置換術(UKA),同時膝關節又呈現後伸畸形(recurvatum),整個人工膝關節翻修手術的複雜度與挑戰性便大大提高。

股骨遠端鎖定鋼板內固定並合併膝內側單髁置換術(UKA),同時膝關節又呈現後伸畸形(recurvatum)。X光可見多根鋼釘斷裂
股骨遠端鎖定鋼板內固定並合併膝內側單髁置換術(UKA),同時膝關節又呈現後伸畸形(recurvatum)。X光可見多根鋼釘斷裂

為何這樣的情況特別棘手呢?首先,原本安置在股骨遠端的鋼板,可能會直接影響後續假體的穩定性與安裝位置。如果鋼釘位置與假體預定安裝位置重疊,便須考慮移除這個鋼板。然而,移除鋼板並非簡單動作,術中必須小心避免骨質的過多流失,否則將導致骨缺損過大,進一步增加假體植入的難度。尤其是當術前的X光檢查發現有許多鋼釘已經斷裂時,取出這些斷裂鋼釘時,往往會更加劇骨缺損的程度。斷裂的鋼釘移除困難,需要更細緻且耗時的處理過程,這對醫師的手術技巧與經驗都是很大的考驗。


鋼板與斷裂鋼釘移除後經常會留下骨頭缺損的問題。此時醫師必須依據術前精密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預估股骨缺損的嚴重程度,並選擇適當的骨骼填補方法 (自體骨或是異體骨)或人工骨塊(augments)進行骨缺損重建。


而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後伸畸形(recurvatum),則讓術中的軟組織平衡變得更加複雜。後伸畸形會導致膝關節後方的軟組織和韌帶張力失衡,這不僅影響關節穩定度,也可能降低術後功能表現。醫師需要特別留意軟組織的鬆緊調整,避免術後產生膝蓋不穩定或活動度受限的情況。


同時,由於患者先前接受的是單髁置換(UKA),單髁置換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在骨切除量及術後關節活動軌跡上有相當差異,因此術前的影像檢查與手術模板規劃至關重要,可讓醫師精準地掌握假體安裝的位置、角度與骨缺損處理方式,並評估鋼板是否有保留的空間。


此外,對於曾經有植入物的患者,術前必須格外注意感染的風險。若患者本身已有潛在的慢性感染問題,術前應充分處理感染,以避免術後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綜合上述考量,這類型的複雜膝關節翻修手術並非單純假體的取出與置入,更重要的是全面性的術前規劃、鋼板與鋼釘處理、骨缺損重建以及軟組織的精準平衡調整。透過專業骨科團隊的細心規劃與執行,即使複雜的情況仍能獲得良好的術後成效,幫助患者恢復良好的膝關節功能與生活品質。


人工膝關節翻修手術

Comments


bottom of page